学校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动态 > 正文
资讯传递 | 医教结合 协同育心——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专题讲座
发布日期:2024-12-18    作者:胡晓赟

为进一步提升见习教师对脑瘫儿童的认识及脑瘫综合康复干预的能力,12月3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邀请了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副主任史惟医生为见习教师做题为“脑瘫基础知识与综合康复干预”的讲座。




谈到脑瘫的定义,史医生从“脑”和“瘫”两个关键字出发,指出了该障碍“由脑部损伤引起”及“表现出肢体瘫痪”的核心特征。作为一种运动发育障碍,脑瘫有多种分型。在特殊学校中,最常见的为痉挛型,针对这一类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感觉统合或其他运动疗法缓解其肌肉紧张并提升其运动控制能力。有效的训练与干预离不开前期多元细致的评估,史医生基于多年来临床引进及应用研究的成果,介绍了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及精细运动功能量表(FMFM),两者根据脑瘫儿童脚部和手部的移动方式将其分为五级,教师可以根据分级进一步确定、细化和实施康复训练。史医生多次强调了“医教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虽然儿童可以通过手术药物治疗、作业治疗等医学方法缓解或减少障碍,但是它们并不具备功能性。只有家校社等自然环境中的多样化训练才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学会生活。




见习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提出了相应的思考和感悟,并积极与史医生进行了请教和探讨。严老师针对脑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的理论依据表达了自己的疑惑;汤老师提出不同国家GMFCS级别脑瘫的发育特征区别的问题;王老师分享了脑瘫学生在生活语文教学中所表现的状况。史医生针对提出的问题,热切地讲解了脑瘫评量系统的制定过程及上海脑瘫儿童的发育特征,同时充分肯定了学科教学对于脑瘫儿童适应性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此次专题讲座使见习教师进一步了解到了医教结合的重要性,也为后续脑瘫综合教学和康复的实施奠定了更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斜土路265弄30号 邮编:200023 电话:021-63080700 63016260(总机)
沪ICP备15052465号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