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适老化
学校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动态 > 正文
同心同行,共建共享——“儿童语言沟通康复研究与实践共同体”教学研修活动
发布日期:2024-10-28    作者:胡晓赟

语言是儿童了解外界、参与互动的重要工具。一直以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高度重视儿童的语言沟通训练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需的沟通与交往基本技能。10月23日,为进一步加强区域单位在康复实践中的协同创新,分享和交流“普通话儿童语言康复研究与实践共同体”项目推进工作中的实践成果,学校开展了主题为“聚焦生活经验 提供多元支持”的展示研讨活动。


华东师范大学康复科学系教授、共同体发起人刘巧云及康复科学系副教授程辰出席了本次活动。另外,此次活动还吸引了近50名参与者,包括共同体单位成员、黄浦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康复科学系的学生。

  

笃行求索 硕果累累

2023年起,我校康复教研组的三位教师有幸参加了华东师范大学康复科学系刘巧云教授领衔的阶梯式语言共同体项目。经过一年的砥砺深耕,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会上,许悦校长回顾了本次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感谢华师大康复科学系及各类特教学校给予的支持,并对老师们的实践探索及最终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她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携手各方,推进普特融合,将“阶梯式儿童语言康复模式”渗透到普通学校的资源教学中,促进融合教育的实施,进一步推进共建、共进、共享。


学以用之 锐意革新

作为共同体项目的参与者和实践者,陈舒琦和张倩两位老师在深入学习语言康复理念和技术的基础上,将“阶梯式语言康复模式”所倡导的体验、理解、表达、运用的方法及相应策略有效融入课堂。在小组训练课《你看到了什么》中,陈舒琦老师结合学情对绘本故事进行创编,并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学生如何学习主动表达。在个别化训练课《我的学校生活》中,张倩老师通过创设小荷电视台播新闻的情境,结合学生的在校体验,有效开展叙事训练。两节康复训练课都精彩纷呈。课后两位老师还结合教学设计及训练实施情况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与思考。

  

共融共享 聚力启新

最后,两名专家进行了精准点评。她们表示两位青年教师的课都让人眼前一亮,训练设计充满了新意,能为在座的特校同仁及华师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发挥榜样作用。她们还向两位教师提出了建议:建议陈舒琦老师在课后可以尝试如何基于绘本教材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课程内容;建议张倩老师在后续训练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完善训练目标以及关注教学节奏的把握。

  


同心同行,共建共享。未来,学校将继续努力,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为进一步推进儿童语言康复事业的发展助力蓄能!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斜土路265弄30号 邮编:200023 电话:021-63080700 63016260(总机)
沪ICP备15052465号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