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携着泥土的芬芳,吹进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4月30日上午,“‘植’此青绿,劳育未来”实践活动如期举行,全校学生在老师与志愿者的陪伴下,开启了一场融合劳动技能与数学学科知识的成长之旅。
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里,各班学生在生活老师们的带领下,开展了水培植物的劳动实践。学生每日观察植物,并通过拍照、文字、表格等形式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这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就像在特殊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播下一颗颗饱含期待的种子,陪伴着他们的成长。
华彩绽放,共享劳动的喜悦
活动在诗朗诵《劳动之光,梦想起航》中拉开序幕。学生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诠释着对劳动的感悟。“水培小能手”“阳光小园丁”“生态小卫士”个人奖项的颁发,见证着过去一个月里同学们辛勤劳作的专注与坚持。当镜头回放孩子们每日记录植物们生长过程的画面时,现场响起阵阵掌声——那是对劳动素养与责任意识的最好诠释。
在学生与志愿者的投票、数学老师的专业计票后,集体奖“最佳育苗奖”的最终结果揭晓,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当获奖班级代表接过奖状的那一刻,场下响起阵阵掌声。
表演环节中,一、二年级带来的《拔萝卜》童趣盎然;志愿者带来的手势舞《小小的花园》则用创意传递绿色理念;九年级带来的《劳动最光荣》,用歌声向每一个人传递劳动的魅力和快乐。
在最令人期待的种植实践环节中,学生们分别前往三个活动室体验特色劳作。
种梦未来・劳动育苗
学生们亲手将小小种子栽入泥土,学习在传统土培中掌握基础种植技能,感受生命破土的奇妙。
水培新绿・劳育成长
以铜钱草为实践对象,学生们学习固定植株、定期换水等水培流程,通过观察根系在液体中舒展生长,直观探索无土栽培。
绘绿劳动・艺塑未来
学生们学习插花技术,将绿植与鲜花组合成艺术作品。插花既锻炼了特殊学生们的手部精细动作,也在色彩与形态的搭配中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种植活动结束时,学生们手里捧着亲手种植的盆栽与制作的插花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满足的笑容。这正是劳动实践带来的收获——在亲手操作中掌握生活技能,在共同劳作中感受合作的力量。此次活动的结束并非终点,而是学校劳动教育的新起点。
后续,学校将依托班级“植物角”种植计划,指导学生持续照料植物、记录生长变化;开展“家庭绿植养护”亲子活动,鼓励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巩固劳动成果。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实践项目,不断完善适合学生的劳动教育体系,以更具实用性、操作性的活动为载体,帮助学生提升劳动能力,让劳动意识像种子一般在他们心中扎根、成长。
本次活动得到农业银行黄浦支行志愿者的全程助力和支持,特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