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特殊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11月18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围绕“作业中的评价设计”举行了专题交流会。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于素红教授出席指导,浙江省湖州市特殊教育实验学校受邀参与了线上直播。我校5名教师从5个学科的不同视角进行了分享。
*生活语文
作为一名兼任中段和高段两个班级语文教学的教师,张老师认为作业的设计必须依据培智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学习能力从听、说、读、写四个领域分别设置不同的作业要求,全方位、多角度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评价形式上可以分为口头表达和书面点评两种,既可单独进行,也可结合性完成。在评价主体上,课堂作业的评价主体是老师,而回家作业的评价主体则可以是家长。学校指导+家庭辅导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
*生活数学
龚老师以学习人民币为例,与大家分享了“多样”的作业评价助力培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龚老师提到:1.在评价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等因素开展分层性评价。2.多种方式结合时要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如,在教学认读商品标价后,可以建议家长带领孩子进行一次家庭购物活动,并客观记录自己孩子的认读情况反馈给教师等。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重视评价的过程性。如,通过“藏在影院里的数学问题”这一活动,不仅评价了学生在社会生活化情景中运用人民币的能力,而且对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公众意识也做出了相应评价。
*绘画与手工
绘画与手工是一门视觉艺术,徐老师认为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采用不同符号或者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无等级评价。依据课程标准,她设计了三类作业评价:1.课内作业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采用评价表,教师从色彩表现、工具使用、制作方法这些方面进行评价。2.课后作业评价。以《新春到》为例,为学生设计基础层面、拓展层面与探索层面的美术作业供学生选择,并以五角星进行评价。3.发展性作业评价,以课后开放性作业的形式展开,如家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观一些画展或者通过网络浏览、欣赏名家、名作等。
*运动与保健
栾老师以跑步教学为例,从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体育作业评价分享。在评价过程中,她采用量化评价、主观描述和指导建议等多种评价形式记录学生在跑步学习中的表现。并提出了既要采用教师评价,也要关注学生评价,并努力发挥其他与学生运动与保健学习有关人员的评价作用。如让学生对自己的体育作业进行评价,让学生对他人的体育作业进行评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康复训练
梁老师以上肢功能为例,从作业评价目的、评价要点、评价流程、评价维度以及评价方式上进行了分享。梁老师以新技术赋能为切入点,认为作业评价应该具有易操作性、全面性和科学性等特点,并与大家分享了数字ot评估与训练系统在上肢功能评估中的运用。比如在手指跟随移动的作业练习中,根据评价的时间以及完成度可以了解学生当下的手指灵活程度。
专家点评
于素红教授首先肯定了各学科在作业评价中的积极探索和经验总结。然后,她从5个方面进行了评价要点的提炼:
1.评价目的。评价的目的一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着眼于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二是促进学生更好学习。
2.评价标准。评价不仅要依据课标,还要对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的学习目标实施分层评价。
3.评价类型。重视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重视课内评价与课后评价,结合学科特征进行有效评价。
4.评价方式。运用多种方式结合进行多元评价,提高评价效果。
5.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体,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强调家长参与。
最后,于教授还给出了进一步的建议:如何更好呈现问题,根据学生水平设计不同的回答方式提高评价水平;以及如何更好利用评价促进教学。
正如于素红教授所言,教学评一体化是确保课程成功实施的关键。后续,学校将结合课程标准与学情不断优化已有的评估工具和方式,形成评教结合的良好循环,促进教学优化,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撰稿人:陈丽
审核:龚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