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动态 > 正文
蜕变”——教研员“下水”上课
发布日期:2010-06-07    作者:
 
 
 

      为进一步贯彻《上海市辅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精神,推进课程指导纲要(指南)的落实,提高教研员课程指导力,特殊教育名师基地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在普陀区启星学校联合召开“辅读学校课程校本化实施”专题研讨会。

       何金娣特殊教育基地成员中,其中邱轶、李萍和朱慧是特殊教育的教研员,他们身先士卒 “下水”上课,这是我们基地主持人何金娣校长的创意。这对于教研员来说是一个挑战,从基层到教研员岗位后的角色转变,讲台对于他们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何校长之所以让他们能够“下水”上课,特殊教育的对象在不断地改变,如今学生的残障程度越来越厉害,个体间和个体内的差异显著,只有亲自进入第一线上课的教师才能够体验得感受到基层教师在上课时面临的艰难和挑战。亲自深入到第一线,才能够在“实战”中提高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怀着这样的初衷,三位教研员接受了这个特殊的挑战。

        经过一次次“蜕变”后,201063 在普陀区启星学校进行展示汇报。李萍的感知运动训练《粗糙与光滑》,从丰富学生粗糙和光滑的生活经验出发到帮助学生建立粗糙和光滑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同的维度出发,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在活动和游戏中理解、掌握粗糙和光滑。朱慧、邱轶共同备课的生活《过生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课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很浓的生活气息,让学生愉快地体验,幸福地生活。就像后来邱轶在进行论坛《生活课程校本化实施》中提到,我们的生活课要源于生活,在课堂上要体现出国家的特色、地区的风俗、学校的文化,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氛围中学习和体验。

       结束时,上海市教委基教处特殊教育分管领导陈东珍女士从宏观到微观的层面谈了辅读学校课程校本化实施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问题,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在进行集体教育的时候,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得。这是我们每一位特殊教育教师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下水”上课是个挑战,挑战的过程是艰辛的。就从备课的环节说起,我们在基地里进行了“麻雀解剖”,一次又一次地对教学内容、难点突破、环节的设计进行推敲,基地专家组的杜晓新、张福娟、刘春玲等给予他们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一次又一次的打磨教案让教研员们感到在驾驭课堂和学生等方面有了一次“蜕变”。课堂教学的研究永无止境,我们将会沉下心来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斜土路265弄30号 邮编:200023 电话:021-63080700 63016260(总机)
沪ICP备15052465号 沪公网安备310101020041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