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5000年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举世闻名。积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民族、民间、民俗的文化艺术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12月29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的同学们在老师、家长、志愿者的陪伴下体验了八项有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种崭新的富有中国元素的游园会给同学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活动充满着欢声笑语。
为了让同学们对中国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好的了解,班主任老师们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通过班会课、晨会课以及板报布置等形式,让同学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以及体现形式有初步的印象。有了相关知识铺垫,同学们对非遗活动怀着更大的期待。
活动当天,同学们身着唐装或带有中国元素的服饰在富含工匠精神的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体验各种非物质遗产项目。中国结艺、江南面塑、黄道婆织布、龙凤字画、皮影戏、棕编艺术、海派剪纸、传统糖画,这些我们现在生活中很少见的项目让同学们感到惊奇与惊叹,惊奇于这些非遗项目的有趣,惊叹于非遗传承人们精湛的手艺,能把小面团捏成灵活生动的各种人物形象,能看着同学们的侧脸剪出一模一样的侧脸剪影。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通过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同学们亲身体验了非物质文化的独立美丽,切身感受中华优秀文化源远流长,更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光荣。